重游内乡县衙随笔

发布时间:2016-06-23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强 敏

记得十年前刚到老河口挂职不久的一个周末,几个朋友邀我去参观内乡县衙,戏曰给我上一堂“廉政教育课”。早已慕名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素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说法,于是欣然前往。历经明、清两朝的内乡县衙作为“全国县衙唯一的历史标本”,尤其是县衙内张挂在各个建筑物上的匾联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此后,一待有机会我就会向朋友们推荐并陪同参观内乡县衙,一同上“廉政教育课”,一起交流感受,共同品味匾联厚重的文化内涵。

最近一次参观内乡县衙是在今年夏天,有幸重温了自己喜爱的关于官德、爱民和“戒贪”的匾联。阔别多年之后,走近县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幅与县衙大门隔街相望的巨大照壁,画面的正中绘有一个神话传说中形似麒麟的贪婪之兽—“ ”,这个怪兽能吞吃金银财宝,它的四周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得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今天看来, 照壁相当于一块“廉政警示牌”,起着“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作用。相传照壁绘“ ”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意在警戒官员要以“贪”为戒。农民起义出生的朱元璋深知官员腐败超过极限,百姓就要造反。他是中国历史上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就要剥皮装糠挂公堂,让继任者触目惊心。联想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为何群众的意见却越来越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干部队伍的作风和腐败有关,进而由衷感受到反对“四风”的及时和“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紧迫。

县衙甬道中间的石质牌坊“戒石坊”,每次都能吸引我的目光。牌坊面南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说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据查证,“公生明”三个字出自明代曹端的一则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话为许多为官者所推崇,“公生明,廉生威”从此成为历史上许多“清官”的座右铭,是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廉政文化的精髓,它所提倡的“公廉”观,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再往里走,县衙大堂的一幅楹联掷地有声!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此联对仗工整,语言精练,正气凛然,把欺人与欺天,负民与负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警的民本思想。百姓为天,欺压老百姓就如同欺压苍天,千万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败坏自己声名的蠢事;辜负了老百姓,就是遗恨于民,也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

内乡县衙的楹联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三堂院的一副曾经得到江泽民同志和朱镕基同志高度评价的长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对联别有洞天,出神入化,上下两联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真可谓,直抒胸臆谈官民,恬淡轻松道哲理。上联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当官,既要淡化“官念”,不要把官位看得太重了,一当官就荣耀万分,一丢官就灰溜溜的。应当能上能下,荣辱不惊;又要强化“官念”,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官责任重大,官职一旦在身,就要担当起治理地方、造福百姓的责任,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百姓。下联提醒人们,百姓是衣食父母,不要以为做了官就可以高高在上、欺压百姓,要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被历史王朝更替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此联旨在教化为官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指导为官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古人尚能如此重视为官之道,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以民为本,更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扪心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进入县衙三堂,抬头望去,横匾上篆刻着“清、慎、勤”三个大字,曾被当作为官第一箴言。它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清,是一种操守,宋人真德秀曾说:“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明代薛瑄指出:“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不仅划分了清廉的三种境界,更指出了做到戒贪的三种方法;慎,代表一种品德,以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作为修身处事的至高标准,防微杜渐,善始善终;勤,代表一种品行,强调为官为政须尽心尽力,殷勤恭谨,勤勉奋进,勤政事,勤思考,忧虑体恤民生疾苦,不要成为“不如回家卖红薯”昏官。清代方大湜说“官如不清,虽有他美,不得谓之好官。然廉而不慎,则动静云为,必多疏略;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看来,“清、慎、勤”三位一体才是衡量“好官”的标准。

县衙内宅门上的一副楹联,则道出了“为政”、“当官”的核心问题: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上联意为,为官从政不要夸夸其谈、表白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时时反省自身,克己奉公,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勤政为民。下联意为,一个地方官一定要顾全大局,在考虑和处理每个问题时,都要首先想到老百姓和国家的利益。

县衙内有关官德、爱民和“戒贪”的楹联比比皆是,令人玩味:县衙东账房“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和西账房“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之楹联,则明言相告:既行廉政,就不要讲自己清贫,既要勤政,就不能抱怨自己辛苦;要注意倾听老百姓的传闻、呼声,检点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当官得到的金钱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要廉洁奉公,取合法收入;如果索取了不该得到的钱财,就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二堂的“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的楹联,告诫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做到公正执法;对举报者的奖励要重,哪怕对那些该奖或不该奖的拿不准的人,也应重奖;相反,要处罚时,对那些证据不足,一时还不能查明真相的疑犯,一定要从轻处理,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衙神庙上“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的楹联,倡示了对当官者最起码的人格要求:不求当官有多高的名声,只要能为百姓办些实事,和百姓一样做个好人就可以了。县丞衙大门上“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这副楹联体现了力求减轻百姓负担,使黎民得到恩泽的爱民思想,并把向老百姓索取、收受贿赂看得一文不值……。这些楹联高情远致,朴实无华,看之有味、诵之上口。

告别县衙时,我不禁感悟到,品味内乡县衙匾联,实是发思古之情,引当世之理。这些脍炙人口的匾联记录着鲜活的过去,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比较注重吏治建设。然而,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所谓吏治终究是竹篮打水,尽管也出现了一些“清官”,一旦当原本应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的官员们逐渐堕落为鱼肉百姓的“衣冠禽兽”时,就必然会演绎水可覆舟、人亡政息的悲情故事。但这并不能妨碍内乡县衙匾联里数百年来散发着的独特魅力,也不会妨碍内乡县衙匾联成为祖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以史为镜,吸取其中的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所借鉴和启迪的。

在具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华大地上,百姓为天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现在正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再次向全体党员警示,再次向世人宣告: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根本在人民,政治血脉在人民;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人座右铭就是为民、务实、清廉。这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内乡县衙匾联里的廉政文化,这些为官从政、为人做事的警世自勉名言,字字警策,句句药石,起着教育官员、预防腐败作用,无论过去或者现在,都一样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再见!内乡县衙,以后还来上“课”。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上一条:从背景出发,科学理解党的指导思想 下一条:召开毕业生党员大会 弘扬“两学一做”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