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成功举办“第五期”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15-12-09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范宝安)12月7日,化工学院在2205会议室成功举办“第五期”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超分子材料与分子、纳米器件”科研团队的梁峰、陈荣生和曾艳老师别做了题为“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原理与实践”、“钛基一维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电化学传感性能”和“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仿生催化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吸引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意味着学院学术沙龙活动在学生层面也产生一定影响力。
梁峰首先介绍了“超分子材料与分子、纳米器件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了课题组的人员构成、研究方向、获奖和资助情况及业内影响。随后他就基因测序技术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报告指出DNA上的不同的碱基对通过纳米孔道时会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如果能够将纳米孔道做成电子探针,就可以根据DNA上不同的碱基对进行探测,从而快速准确地对DNA分子进行基因测序,这就是第四代基因测序的原理。梁峰也同时指出,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测试技术,其灵敏度和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化学系青年教师曾艳就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学术报告。曾艳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仿生结构特性,探讨了利用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对废水中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降解的研究。报告指出石墨烯量子点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催化分解能力,如果对石墨烯量子点进行N掺杂,过氧化氢的分解能力会大大提高,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是石墨烯量子点上N原子的引入产生了类似于吡啶环的结构起了作用。报告引起参会人员极大兴趣,大家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就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同她进行深入交流。
陈荣生教授就钛基一维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电化学传感性能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指出由于石墨碳层的特殊结构,使其沿着G面(六元环面)导电性能极好,而沿着边面(c轴方向)导电性很差,使其难以直接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微探针。为此,陈教授提出了一个设想,即如果能将石墨片层结构的边面生长在一个导电的芯棒上,边面导电性差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此,陈教授采用热解的方法分别在TiO2表面和TiC表面上生长了一层准一维的碳纳米纤维,并测试了其电化学反应的灵敏性,研究结果证实了预期的设想,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陈教授又在TiC/C纳米复合结构上沉积了一层Cu颗粒,以使其对葡萄糖产生特异的灵敏性,制备出了纳米尺度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其线性响应范围很宽,可达1.0 ~5200 μM,最低检出限可低至0.2 μM。该研究结果已报道在业界高频引用的期刊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上。
上一条:刘珊同学荣获湖北省分析化学年会研究生学术报告一等奖
下一条:校友陈林受邀返校为学弟学妹大三抉择答疑解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