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调节催化剂活性位点对高效催化过程至关重要,但仍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李轩科、张琴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Bridged Mn-O-Ru Motifs in RuO2 Catalyst Promoting Hydrogen Production at Ampere-Level Current Density”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李琪琪为论文第一作者,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刘性辉、李轩科、张琴、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杨年俊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将Mn原子引入到RuO2基体中,形成了局部氧化态的不对称Mn-O-Ru桥接结构。Mn-O-Ru微结构上各活性位点的协同效应确保了其具有优异的碱性HER性能。理论计算表明,在Mn-O-Ru桥接结构的诱导下,Ru位点的水解离能力显著提高,而桥接氧具有最佳的氢吸附自由能。正如预测的那样,Mn-RuO2催化剂在1 M KOH和1 A cm-2和2 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分别为118和160 mV,优于RuO2和商用Pt/C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该Mn-RuO2电催化剂可在10 mA cm-2下稳定工作,寿命长达300 h。此外,在组装的液流电池中作为阴极时,只需要1.87 V就电流密度可以达到1.0 A cm-2。该研究为获得理想高效HER电催化剂提供了催化局部环境设计的新思路。
研究人员通过硒提取氧化策略成功地在钌电催化剂(Mn-RuO2)中引入了Mn-O-Ru桥接结构。在原子水平上,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吸附能谱证明了Mn-O-Ru桥接对的引入精确地调节了Ru-O键的局部电子环境。因此,Mn-RuO2催化剂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碱性HER活性。特别是,在1000 mA cm-2和2000 mA cm-2的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其过电位分别为118 mV和160 mV,远远优于RuO2和商用Pt/C催化剂。此外,在碱性条件下,Mn-RuO2电催化剂可在10 mA cm-2下稳定运行,寿命长达300 h。以Mn-RuO2作为阴极的组装液流电池性能优异,仅需1.87 V电流密度即可达到1.0 A cm-2。同时,它在1.8 V下具有5.36 A mg-1的高质量活性和357.33 A/美元的显著价格活性,明显优于商用的Pt/C对照物。理论计算表明,界面Mn-O-Ru桥有效地促进了H2O分子在Ru位点的吸附,桥接的氧表现出最佳的氢吸附自由能。因此,该研究阐明了合理构建多个活性位点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设计高性能催化剂提供了指导。
总之,该研究成功将Mn-O-Ru桥接结构整合到RuO2基体中,从而实现高活性和碱性稳定的HER电催化。Mn-RuO2电催化剂只需要118和160 mV的低工作电位电流密度就能分别达到1和2 A cm−2。此外,Mn-RuO2可以在10 mA cm−2下稳定运行300小时。采用Mn-RuO2阴极组装的双电极液流电解槽在1.87 V的低电池电压下可提供1 A cm−2的工业级电流密度。先进的表征和理论计算表明,Mn-O-Ru桥改变了RuO2载体的电子和配位环境。因此,Mn-RuO2电催化剂上的Ru位点吸附H2O的能力很强,在桥氧原子上吸附H中间体的能量适中,因而具有优异催化性能。该研究挖掘了更具成本效益的RuO2材料的应用潜力,并指导了超高电流水平下高效HER催化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