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平
4月23日上午,八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还坐着轮椅,有说有笑地走在青山校区的校园。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化工系燃化专业63级9班的他们,四十七年后,第一次在母校重聚。坐在轮椅上的李天武,转了三趟车,坐了24个小时,才从甘肃省白银市赶来。
“学校变化很大,我现在就记得东西院之间的那一排高大的梧桐树了。”聚会发起人张顺康回忆道,“当时树旁是一个大操场,我们最喜欢在那儿打篮球,每次都是汗流浃背。”
刚到学校,都很陌生,看到表示欢迎的横幅以及订好的房间,张顺康一行都觉得非常温暖,“我只是简单联系了一下学校。”看到校史馆自己们的毕业照片,他更是激动,“母校没有忘记我们。”
“我们回学校聚一次吧”
该班同学鲁性祥心中一直有个心愿,退休后,回到母校,和毕业后就没能再见面的老同学们见一面。可是,他于2011年7月因病去世。鲁性祥是我国铜冶炼烟气制酸制酸专家,曾担任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党委书记。2005年退休后,被祥光铜业聘任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副总指挥长,为建设一个有色金属强国奉献了一生。
“我们啥时候回学校聚一次吧。”这是石先亭记得鲁性祥最后说的话。不久后,他就听说了鲁性祥去世的消息。2009年鲁性祥多方寻找同学,找到了石先亭。“猜猜我是谁?”接到电话的石先亭,有些错愕。一番交谈后,石先亭很高兴地答应了,“你去组织,我就来参加。”可惜,两人没能等到那一天。“他一直想回母校看看,与同学聚聚,只是太忙了,基本上就没有退休。”鲁性祥的妻子陈演辉说到。
“在学校,大家关系并不算太紧密,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却总感觉只有大学的那段时间才是最快乐的。”石先亭说。
“警察同志,我想找个同学”
2014年7月,准备聚会的张顺康来到了学校,联系好学校领导后,想找到定居武汉的同学朱溥泉。在学校里没有找到线索的张顺康,来到学校附近的红卫路派出所,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说明来意,“警察同志,我想找个同学。”
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朱溥泉。张顺康一下子就认出了资料上朱溥泉50岁左右的照片。登记电话打不通,只知道朱溥泉住在汉口利济路派出所管辖范围之内,有急事的张顺康只能返回。
回家后,张顺康给利济路派出所写了一封信,附上联系方式,聚会邀请,请派出所代为转交。不久,他收到一个来自武汉的陌生电话。“知道我是谁吗?”电话里的声音有点急切。“当时我就知道,这是朱溥泉。”经过四十七年,再次听到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两位古稀老人甚是激动。
“我一定要回母校看看”
4月21日,初次在招待所见到李天武,当时他正要进门。坚决不要人搀扶的他,侧着身子,杵着拐杖,一步步向门里挪,笑着说,“让我自己来,一辈子都能这么挪过来。”
35年前,因为身患脑梗,他半身瘫痪,一直至今。2013年9月,班级同学第一次在广州聚会,担心他的身体,同学们没有叫上他。聚会上,同学才在电话里告诉了他。他很羡慕,很想见到同学们,“要是在母校聚会,我一定去。”
此次聚会,李天武的家人意见不一。大儿子担心老人的身体,表示反对;二儿子是个医生,知道父亲一直将母校挂在嘴边,鼓励老人实现心愿。
20日下午三点,辗转了一天的李天武和老伴一起到了学校。当时,下着大雨,身体不好的李光武,不能淋雨。老伴打着伞,还是不能完全地遮住。不知方向的李天武,被门卫迎到教学楼里躲雨,并联系车子,将他送到了招待所。
武科大有李天武快乐的回忆。“我当年是学校里的游泳高手,同学们一起去游泳,我都是在最后面,看谁掉了就帮一把。”“俄文方面也非常好,当时,我是俄国老师的翻译。”回到母校的李天武,兴高采烈地向记者讲述着。
“当年只是一所冶金大学,现在成了综合性大学。”看到母校的变化,李光武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我告诉老伴儿,回家后,要好好和她说一说母校。”